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和挽救失足的青少年就成为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
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形成,是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统一发展过程。其实认识是基础,他们的观点、信念和人生观都是属于认识的范畴,在心理品质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的情感是以对事物的认识为前提,而一直行为也是受一定的观念和人生观支配的。知、情、意、行在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下面就青少年犯罪时反映在这几方面的心理状态作些分析。
一、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指人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也就是人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和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的准则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高低和正确与否,反映出他的道德面貌和品质,决定这他一生的发展方向。一个道德品质优良的青少年,一般地讲都有着正确的道德认识,而且是认识颠倒、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享受……由于这种在道德认识上的颠倒,所以他们把吃喝玩乐说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有的说:“青春不乐,一辈子白过”;有的说:“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是最实惠的”。这些实用的享乐主义是趋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主要精神诱因。
另外,在错误的个人英雄主义意识诱导下,他们表现出了打架不怕死的英雄气概,以为敢偷、敢抢、才是英雄。也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支配下,他们的原则是:“先下手,手要狠,不见出血不罢休”。在行动上表现出他们的心毒手狠。因此,凶狠、野蛮成为他们衡量英雄的标准,并专以残害别人为乐趣。
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时期,出现了强烈的“成人感”。活动交往逐渐频繁,友谊感有了迅速的发展,每个青少年都有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应当说正常的友谊是鼓励人们向上的动力,但是,不健康的友谊,只讲封建主义帮派体系的友谊则只能导致他们犯错,以至犯罪。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就成了封建的“江湖义气”。他们三五成群,结成各种形式的帮派组织。他们凭借这种帮派体系大搞江湖义气,宣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朋友的两肋插刀”。因此,不分是非曲直,不问青红皂白,只要谁触犯了我这一帮的人,都要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因此,打架等犯罪活动,都始源于此。他们凭借这种帮派体系和江湖义气,可以称雄称霸,无法无天,什么党纪国法,都不放在眼里,这种帮派体系是当前团伙犯罪的组织基础,追求吃喝玩乐是他们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
二、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
他们对人对事往往不问是非,只凭感情用事,特别是当有伤他个人的感情时,更容易冲动,可以立即翻脸不认人,甚至不能克制自己而干出坏事来。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妄动性。这种妄动性一般都有预谋,往往是由于感情一时冲动而干出坏事,走上犯罪道路的。
他们对长辈和老师的教育往往也是表现出这种反常的心理。当他们认为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有伤他们的感情或自尊心时,则不问是非,不看实质,立刻产生一种仇视对立的心理并耿耿于怀,甚至伺机报复,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荣辱感,不以干坏事为耻,反以干坏事为荣。
自尊感、自爱感、知耻感,没有一个人对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认识。然而犯罪的青少年朋友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他们没有自尊心、自爱心、知耻心,没有一个正确的荣辱感,甚至以干坏事为荣,这是他们一种极为反常的心理状态,是他们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也是促使他们走上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三、缺乏抵制外界不良诱因的坚强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了克服旅行道德义务过程的困难和障碍的心理活动,这表现在能够用理智去战胜欲望,排除来自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目标把道德行为进行抵制。一个道德坚强的人能够督促自己,一贯地去实现自己的信念和诺言。而一贯道德意志薄弱的人,在某种条件下也能暂时实践自己的信念,但条件一改变,遇到什么困难,就会半途而废。犯罪青少年一般来讲都是道德意志薄弱的,他们往往抵制不住外界的不良诱惑,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四、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下对事物采取有目的的行为。人的行为一旦形成了习惯,就会在相应的情况下产生一定的行为需要,不实现这种行为,就会感到不安。因此,一个具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不安,反之,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则往往做出不符合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犯罪青少年就是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染上了许多有害于社会有害于人民的坏行为习惯。他们一天不偷就不得过,一天不打架,手就发痒,一天不作案就不舒服,真是恶习难改。一次青少年犯罪最后之所以成为惯犯,就是他们所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以上是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特点的粗浅分析。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缺乏抵制外界不良诱因的坚强道德意志,以及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心理因素。为了防患于未然,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教育工作必须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教育。
第一,通过各种途径,坚持说服教育,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是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的基本成分。我们在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或形事,都是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和训练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第二,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时期出现了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大大地增强了。此时,他们要求家长、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青少年这种自尊心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它是使青少年争取进步,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作为每一个成年人和教育工作者应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犯罪青少年也同样具有这种心理特点。但是,由于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往往受到成人的指责,训斥和瞧不起,因而又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自暴自弃。因此在他们身上出现了要求别人尊重而又得不到尊重的矛盾。由于得不到尊重因而感到委屈,不服气,进而对成人的教育产生抵抗情绪,使他们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即使对待犯罪青少年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能在我们的教育下会逐渐转变。
第三,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活动锻炼意志,训练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知和行相统一的过程。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而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即使把自己的认识能见诸于行动。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起来的,而是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因此,组织和开展各种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各种集体活动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很好地重视这个问题。
总之,当前青少年犯罪是我国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大多数犯罪青少年也会转化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论环境因素对个人社会化的制约
来源::未知 | 作者:澳门捕鱼游戏平台_捕鱼游戏网页版_安卓应用下载_官网推荐**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关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
- [教育理论]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展
- [教育理论] 让我们的教育方式与信息社
- [教育理论] 试论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
- [教育理论] 如何给课堂一个精彩的结尾
- [教育理论] 如何提高科学课探究质量
- [教育理论] 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学习场
- [教育理论] 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
- [教育理论] 美国择校制度的公平与效率
- [教育理论] 如何达到高效课堂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